2012年11月22日星期四

第一辑 总论 之 如何抓住阻塞点?

第三篇 如何抓住阻塞点?

既然知道疾病的来源是阻塞造成的,那么现在就探讨如何抓住阻塞点,解除阻塞点的方法。

首先,我们先了解一下阻塞的部位大多数是在什么地方。阻塞大多数会发生在循环的交接处,也就是物质转换的地方,像是血液循环里的动脉与静脉微细血管交界处。这交接口接下来我们就称之为三焦,三焦这地方是气、精微物质互替的地方,自然杂质就会较多,那么阻塞的机率会比其它地方来得高。

第二点,就是关节的部位也是容易阻塞的地方。关节部位活动量高,那么细胞磨损的机率也相对的高,坏死细胞产量多,再加上微细血管破损,狭窄,那么阻塞就会形成。所以很多病痛如,坐骨神经痛、膝盖疼痛、肩关节痛、颈椎病等等都是发生在关节部位就是这个原因。

第三点,体温也是个找出阻塞点的好方法。循环是单向前进的,一旦阻塞点形成,阻塞点之前体温会较阻塞点之后高。那么冷热的交界处就是阻塞点了。这情况用在感冒初起时最好用,冷热交界处明显,用走罐的方法就能打通阻塞点。

第四点,肌肉软硬度的交界处。与体温的道理一样,软的部位是缺营养的部位,硬的就是营养、血液、排泄物聚集无法流通的部位。只要将软硬交界处的阻塞打通,循环顺畅问题也就解决了。


第一辑 总论 之 人体病征的基理

第二篇 人体病征的基理


人体病征的基理在于阻塞。

人体是依靠代谢循环周而复始,川流不息的运行才能正常运作。一旦代谢循环受到阻塞,人体体征就会出现病征体。

代谢循环包括血液、水液、消化循环。血液循环是承载氧气、营养物质及调节物质到身体各个部位,同时输送二氧化碳、营养废料及坏死细胞出体外。代谢循环受阻将影响这一切的运作,只在于阻塞的部位将出现不同的表证。阻塞的前侧表现为实相,发热、疼痛、红肿等等;阻塞的后侧表现为虚相,怕冷、委软、无力等等。也因阻塞的程度不同,其出现的表证也会相对的增加。再者,还有因阻塞的时间越长,其后续的发展将影响更大更远,就在于其阻塞部位在哪,就影响什么部位。举个例子:大椎左右两侧血液循环阻塞,头部血液不能往下流照成发热头痛,大椎以下部位血流量减少,发冷恶寒。全身血液骤减,自然毛孔关闭以免流失更多液体,故无汗。接着因体温升高,消化液无法生成,故无食欲。一旦情况继续恶化,长久没有进食,而高温不断消耗能量,身体能量减少,其他问题将不断横生,比如尿液生成减少、排泄困难、无力走动、重者昏迷、脏腑衰歇最后死亡。以上的说法是对于一个体弱老迈的病人做的例子。那么对于身体力壮的病人,自然身体会有自愈的能力,那就是一旦血液循环阻塞,身体是会在短时间内寻找替代循环,自然发烧两三天就不治而愈。那么人为什么会死?自愈能力为什么失效?原因就在于替代循环已经用尽了,也就是说塞满了,那人就得死。

至于其他水液,消化系统的原理也一样,一旦阻塞将横生出许多表证。所以治病必须抓住一点,找出阻塞点,那么其他横生出来的表证就会不药而愈了。当然,久病的人不止一点阻塞,那时就需要时间逐个去解除。

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

第一辑 总论 之 华医是什么?

第一篇 华医是什么?


华医是根据人体体征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病法则。

人体体征指的就是人体的形状、质地、色泽。

人体正常体征,当面部朝下平躺于治疗床时,其背部脊椎凹陷得宜,脊椎左右两侧肌肉平坦均匀,软硬适中有弹性。其腰部左右两侧肌肉柔软适中,腰椎无结突为宜。八髎部位手感为触及有骨感但略带薄肉,其臀部左右均匀大小,外侧胆经路线无肿大,髋关节无结节,无硬块,手肘触感为无底洞,可深陷其中为宜。大腿肌肉有弹性,小腿屈后脚跟可触及臀部为大腿筋够长,大腿前侧肌肉则以举膝盖小腿往后屈触及臀部为健康标准。小腿则以脚板前屈得宜无牵拉为筋够长。脚踝健康测试为左右上下转圈都无阻碍为宜。

回到人体上半部,健康的肩胛骨为手臂与人体呈平行线,肩胛骨无突起,肩关节前侧与治疗床之间零距离为宜。颈部肌肉柔软放松,头部手感为有些许肌肉但不厚,无水感,无硬块,不骨感。手臂肌肉柔软适中,曲手肘时手掌可触及肩关节为筋够长。腕关节上下左右转圈都无阻碍为宜。以上为标准人体体征之形状。

正常人体之质地为肌肉有弹性,柔软适中。色泽有光彩,皮肤幼滑干净为正常人体体征。

凡是与以上之说明有出入者,此人人体体征为病征。

人体体征的治疗法则为将一切与正常体征不一的病征体纠正过来,不管用的是针灸、推拿、拔罐、走罐、运动、拉筋或服药,只要能够还原正常体征的就是其治疗法则。在后面,我将交代如何治疗病征,在此就不多着墨。




目录

第一辑   总论

  • 华医是什么?
  • 人体病征的基理
  • 要如何抓住阻塞点?
  • 解除阻塞点的方法
  • 人体病征形成的第二原因
  • 创伤,扭伤造成的阻塞

第二辑   华医治病原理
  • 人体为什么会生病?
  • 生病了该怎么治?

第三辑   形成疾病的原因
  • 怎样的生活习惯会形成疾病?
  • 创伤如何形成疾病?
  • 饮食造成的疾病